首页

婉慈icon原创

时间:2025-05-25 00:21:43 作者:贵州毕节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2981处 浏览量:78535

  中新网广州9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穿上设备,启动开关,蹬脚走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里,一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穿戴上设备,膝盖、大腿、腰部等多个部位与机器人连接,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脑部思考,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个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锻炼肌肉,还能重建神经环路,提升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医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丰富诊疗手段,将为难治性、复杂性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新希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专家戎利民说,伴随技术发展,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在临床中落地,为医疗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引起瘫痪,长期卧床还会带来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由广东省卫健委主办的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探院活动首站近日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近年来,该院探索脊髓损伤治疗新方案。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药物、康复锻炼、针灸等,如今,医学界正在探索干细胞、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生物材料移植等更多维度的综合治疗。

  “通过脑想象和视觉触控,人体可以操控机器人,机器人也可带动人体运动。研究同时发现,这一过程也对患者的大脑皮层有益,有助于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情绪。”戎利民说。

  慢性鼻窦炎容易复发,许多患者需要多次手术。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鼻窦炎的亚型差异较大,但临床多是“一刀切式”诊断,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份来自人工智能医生的诊断报告,对患者的慢性鼻窦炎进行了分型诊断。“原本医生需要5小时完成的工作,如今人工智能在1分钟内就能完成,且准确率高达98%。”该院副院长杨钦泰说。

  在此背景下,医院过敏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等多学科医工交叉团队研发了鼻息肉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并应用于临床。

  在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及耳鼻喉科团队还开展了一项人工智能花粉识别研究,与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合作,构建人工智能花粉预警监测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更精准地辨识致敏花粉,并提醒过敏患者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区域、时间活动。

  “如今的临床医生,既要养细胞、养老鼠,也要养数据。”杨钦泰希望能探索多模态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热烈祝贺扎尔达里先生就任巴基斯坦总统

来自山东的新队友小王不适应队伍生活,训练时总是无精打采,有时还闹情绪不吃饭。了解到他喜欢吃家乡的糖醋里脊,梅瑞廷便上网查阅食谱,学习糖醋里脊的做法。

合作新模式、发展新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向“新”而行

刘阳估计,海内外博物馆收藏只占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都流入了私人收藏家手中。但私人收藏就如水滴入海一样,追溯起来更为困难。为此,刘阳密切关注涉及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会,购买下这些拍卖会的拍卖图录,里面有被拍文物的详细数据与照片。

踏访澳中能源信息与需求响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14日,记者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看到,正在等待通关的商品车依次有序快速通关。据介绍,这些国产汽车来自上海、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包括铲车、客车、自卸车、二手新能源车等,主要发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文化中国行】打铁、做秤……这些手艺,你有多久没见到过了?

其证供显示,2020年5月,英国反华政客、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委员裴伦德(Luke de Pulford)在筹组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时,曾联络黎智英介绍有关情况并要求其协助宣传。

江西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徐南凯被查

而对泰国游客来说,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历史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探索价值。不论是名胜古迹,还是现代都市,都令人心驰神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